安博app下载安卓版

你的位置:安博app下载安卓版 > 新闻动态 >

1934年,红军2名干部相继叛变,建国后却一个当村长,一个当科长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8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前言

1934年,一个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特殊年份,两名红军干部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同样一条路:叛变。可谁能想到,几十年后,他们的命运竟然天差地别。一个成了村里的带头人,另一个却坐在办公室里成了“老科”。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?叛变后的日子是步步高升,还是夹缝求生?建国后,他们又凭什么能“混”到这样的结局?故事的真相,远比表面更让人琢磨不透。1934年,红17军军长和政委相继叛变,建国后,却分别当上了科长和村长。这两人正是红17军军长张涛,以及政委方步舟。令人瞠目结舌的是,在打仗期间,军长张涛率先抛下部队,并独自一人叛逃到国军队伍,而17军的政委眼看军长叛变,也直接开溜,一时间红17军群龙无首。按理说这两人罪大恶极,可他们却偏偏活到了新中国建立,并且还当上了大官。这俩人为何没被惩处?从叛逃到新中国建立,两人究竟经历了什么?点个关注,一起揭秘这桩匪夷所思的谜案。变故发生事情还要从红17军组建开始说起,在1933年的夏天,一场关于工农红军组建的决策应运而生。那年7月,鄂东南苏区刚刚第四次围剿中取胜,一时间,战士们士气高涨。随着红军的名号越打越响,不少穷苦农民也选择加入队伍。就在此时,鄂东南道委接到了上级的指示,需要将湘鄂赣军区的独立三师与赣北的独立师进行合并,组成一个新的军队,这就是红17军的前身。这一决定相当重要,对我军而言,无疑是一次增援。为了尽快落实下去,鄂东南道委和军队的领导们立马动手准备。他们需要组织人员、调配物资,同时还要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工作,让大家对新的军队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,红17军一旦建成,新的军长和政委的选择,便成了重中之重。在众多战士中,上级看中了一个叫张涛的人。此人是湖南籍贯,早些年,张涛一家遭到日军屠戮,对侵略者而言,张涛有着与生俱来的愤恨。为了报仇,他于1926年加入革命军,随后几经辗转,张涛进入红军队伍。和一般新兵的不同的是,张涛不仅胆子大,同时脑子里还有谋算。这一特质,和红17军军长之位相当符合。军长的候选人找到之后,另一边政委的选拔,也进入了尾声。1933年的8月1日,新军队在湖北通山的横石潭正式宣告成立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。军队由三个师组成,军长由张涛担任,方步舟则出任政委一职,至于副政委、参谋长,则由叶金波担任。红17军成立之初,张涛表现得十分优异,每次作战前,他和参谋、政委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,不管敌军力量多强大,张涛始终能率领部队突围成功。可以说,张涛所在的红17军简直无往不胜,这也让红17军一度成为“常胜部队”。眼看红17军发展得越来越好,谁都没想到,就在短短一年之后,红17军内部将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。1934年,在第五次围剿中,红17军意外地吃了败仗。这一败,伤亡无比惨重,原本有3000人的红17军,伤亡人数直接上千人。如此惨重的损失,直接惊动了红军高层。经过大会讨论,众人总结出了败亡的两大原因。一是敌军数量众多,用于围攻红17军的兵力,远超10万人,以1个军的兵力,对敌10万人,结果不难想象。但除开这一客观因素外,红17军吃败仗还有一点更直接的原因,那就是情敌。在战斗打响之初,张涛指挥红17军在暗处伏击,经过精密的谋划,红17军竟然奇迹般歼灭了700多个敌军,同时还攻占了木石港。从表面来看,红17军战况一片明朗,但实际上却是,被激怒的敌军立马呼叫增援。换做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指挥官都能预料,一旦敌军增援部队赶到,这微弱的优势便不复存在。可偏偏张涛在胜利中迷晕了头,加上此前“常胜部队”的名号,这让张涛、方步舟认为盲目自信起来。他们并没有撤退,反而在木石港安营扎寨。带着缴获来的物资,张涛开始制作军备,殊不知,在他们驻扎的7天里,敌军早已集结了一大批人马。紧接着,张涛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,而红17军也将被取消番号。一连串打击,最终将张涛引上了叛变之路。叛变经过两人之所以叛变,其根源还是在于1934年的败仗。由于军长张涛、政委方步舟情敌,红17军大败而归,随之而来的,就是取消番号处理,残存的红17军被编入红16军。番号被取消,张涛的军长自然是做不成了。当然,这还不是最可怕的,当时张涛手臂在战场上被炸伤,他躺在医院里接到消息:撤职。对于这一结果,张涛只能认栽。可他万万没想到,事情远远没有就此结束。在他治疗伤势的时候,张涛意外得知:副政委叶金波、政治部主任因指挥不当,而遭到了隔离审查处理。而审查处理后,叶金波便下落不明,外界都在传言,叶金波已经遭到了处决。身在医院里的张涛是又惊又怕,被撤职事小,万一哪天遭到杀害,岂不是小命不保?就算组织不处理自己,恐怕国军特务也会找上门来。几经打击,这个曾经英勇无比的战士退缩起来,为了活命,张涛选择了叛逃。趁夜深人静之时,张涛避开了巡逻的岗哨,偷偷逃出了医院,浑身上下一毛钱都没有的张涛,不知道该往哪里去,于是他脱下身上的病号服,用泥巴将自己的脸涂黑,沿街乞讨混迹于河南一带。尚在乞讨中的张涛绝对不知道,叶金波根本不是因为指挥失误而被处决,相反,是有叛徒向国军透露了叶金波的行踪,在国军特务的埋伏下,叶金波这才丢掉了性命。张涛没弄清楚事实就叛逃,此举虽让他离开了红17军,但偌大个中国,张涛却无处可去。他唯一清楚的,就是打仗报仇,为了和日军交手,张涛在走投无路之下,加入到了国军阵营。一般来说,叛变过来的将领,都会得到较高的职位,可在国军阵营里,张涛却只混上了营长之位。营长和军长,这中间的悬殊可不止一丝半点,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张涛不受重用。在张涛看来,自己虽然叛逃,但报国之心却始终没能改变,为此在战场上,他打击日军无比卖力,可遇上红军,他却没有开过任何一枪。这种态度让国军极为不悦,不管张涛立下多少功劳,他始终只能在营级之下的位置摸爬滚打。对于国军的冷落,张涛反而十分满意,这样来看,张涛的叛逃远没有一般叛徒那样丧心病狂。再来看叛逃的政委方步舟,他虽然和张涛一起叛逃,但他和张涛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。但从出身来看,方步舟就比张涛好上太多。方步舟出生在地主家庭,富裕的家境,使方步舟受到的教育相当全面,博览群书,头脑聪明,这也为方步舟担任政委埋下了伏笔。1934年,红17军战败后,方步舟并没有离开部队,他被调到红16军,并当上了师政委。师长牺牲后,方步舟接任上了师长一职。事情发展到这里,一切都顺风顺水,但在新的部队里,方步舟的处境却有些复杂。方步舟一直是个稳扎稳打的人,在讨论作战方案时,他偏向于曲线迂回的策略,但军区另一些领导,则更支持随机应变,火力突围的计划。长时期的分歧,让方步舟负气出走,他脱离红军,带着部队来到湖北一带。然而,在他途径阳新的沙州店时,国军突然杀出,方步舟寡不敌众,这场战斗的结果便是,方步舟的家人被抓获,而方步舟,则再次受到问责。突如其来的打击,让方步舟内心动摇起来,他一心想着痛击日军,便选择加入国军队伍。自此,红17军两位干部彻底改变阵营。从这里来看,二人在建国后是很难善终的,但奇怪的是,两人都活到了建国,却还当上了官。从叛逃到新中国成立,两人究竟经历了什么?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?身份巨变1950年,湖南一村民自爆身份:曾是国军营长,还当过红军军长。自爆身份的就是张涛,他虽在国军部队中任职,但始终心系祖国,解放后,张涛没有跟随国军四处逃窜,他选择回到老家祁阳。张涛以为这辈子都将在平淡中度过,但他没想到的是,一场土改随之而来。眼看曾经的同事找上门来,张涛再也忍不住,他来到当地政府自首,扬言自己是国军营长,叛变之前,他的身份还是红17军军长。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恳,张涛还积极配合土改,没过多久,张涛再次找到组织,他打算再次加入组织,但这一请求却遭到了拒绝,理由是在抗战时期,张涛并没有就近请求归队。虽说组织驳回了张涛的申请,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困境。建国后,在宽容政策的影响下,地方政府对张涛一直实行着特殊照顾。在老家的村子里,张涛从一个贫穷的村民摇身一变,成了一名村长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优待,张涛无比愧疚,这还没完,当张涛步入老年,退下公职时,他还得到了一笔退休养老金。尽管这可能不算丰厚,但足以让他在晚年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。就这样,曾经的红17军军长在村子里不谙世事,安享晚年,在弥留之际,张涛还时常念叨着新中国的好,对张涛而言,这恐怕是最好的结局。至于方步舟,建国后他又经历了什么呢?1948年,方步舟被好友保释出来。他返回了家乡汉口,开始经营煤炭生意。赚点蝇头小利,和部队政委对比起来,落差无比之大,但方步舟似乎做好了打算,在汉口经营一辈子的煤炭生意。不巧的是,新中国建立后,组织额外给了他一次机会。由于叛变之后,方步舟并未与我军为敌,甚至在两军起冲突之时,方步舟还出面保护了游击大队。解放战争打响后,方步舟抓紧时机,带领部队向第三野战军投诚。1946年,方步舟还主动请缨,他负责起了收拾国军残部的工作。在此期间,方步舟所在部队纪律严明,而他本人也广受百姓好评,1946年年底,方步舟的队伍被评为“光明部队”。念在这一连串功劳的面上,新中国一建立,方步舟便被调往华东军区政治统战部学习,经过新一轮思想的洗礼,方步舟从军人转变为政治工作者,并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效力。1950年8月,方步舟被任命为安徽省宣城农场的副场长,并被评为十八级国家干部。他在农场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管理农场的日常运营,也包括研究农业科技的发展,这一职务让他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方步舟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发生了变化。1958年,他被调至南京市民政局,任职副科长。次年,他又被调往青龙山农场,并在那担任生产科副科长,兼任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。在这些岗位上,方步舟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与智慧,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解放后的方步舟,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驰骋沙场,但他并没有停止对国家的贡献。他在不同的岗位上,以不同的方式,积极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。对于新中国的历史资料,方步舟也积极回忆,而方步舟的贡献,不仅仅限于他的回忆录。他撰写的《红十六师历史》、《鄂东南革命斗争史》以及《抗日战争史》等著作,都是他深入挖掘历史,全面解读过去的硕果。回顾张涛和方步舟两人的一生,他们既犯下过大错,同时也诚心悔过,当然更难能可贵的,还是组织的宽容政策,否则,张涛和方步舟恐怕很难善终。